2018-2019学年人教版《六国论》教学设计
2018-2019学年人教版《六国论》教学设计第3页

(2) 总结本段观点:

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

(3) 分析论证方法。将学生分成小组,进行小组讨论,分析本段采取的论证方法,体会作者缜密的思维和严密论证。

明确:对比论证:得--亡,难--易,有限--无厌,鲜明准确的证明赂秦而力亏。

道理论证:奉繁侵急,至于颠覆,使论证充分而有力。

引用论证:"古人云",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

比喻论证:"犹抱薪救火"化繁为简,深入浅出,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。

总结:这里作者运用对比、引用、比喻、道理等论证方法,使观点鲜明准确,论证雄辩有力,而了解这些论证方法,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写作议论文,避免用干瘪的语言单纯地论述。运用论证方,使你的语言不再枯燥,使你的论证不再苍白,让真诚的文字倾注笔端,让睿智的思想呈现于文面。

(4) 体味作者情感。

a 、这段文字除了论证严密,说理透彻外,你是否感觉它潜藏着一种情感力量?(是)那么你认为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,内心中对秦与六国各持一种什么态度?(学生回答后明确)

明确:仇亲而亲六国。

b、结合背景,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?(学生思考后回答并明确)

明确:当时北宋与强敌契丹西夏对峙的形势,就好比当年六国与秦的对峙。作者想要以此指出北宋政策上的失误,为宋朝危机敲响警钟。采用的是借古讽今的手法。

总结: 白居易主张"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",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,他们想要匡社稷救黎民,从本段文字的字里行间,我们可以体会到苏洵的一颗诚挚的心。

c、一种思想的伟大,不仅在于它产生的动机之纯正,更在于其生命力的顽强。苏洵这种担忧真的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。在你的记忆中,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这些委屈求全的妥协政策呢?(学生思考后回答,教师大屏幕展示)

明确:最严重的就是清政府,实行闭关锁国政策,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,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,割地赔款,委屈求全,不仅损失了国力,而且失掉了民心,最终走向了灭亡。

三、结语:

一篇好的文章能够流传至今,它必然经得起岁月的考验。真正的经典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,时间的流逝,只能让它越发香醇。六国旧事以成历史,而历史又在不断的重演,历经近千年的洗礼,这样一段文字又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,这或许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思考吧。作文新时期的中国人,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,我们该何去何从,也许我们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历史老人的答案。

四、 作业:

1.熟悉本课知识点

2.利用本课所学论证方法,以"放弃"为观点,写一段200字的文字。

附板书: 对比: 得--亡,

难--易, 鲜明

有限--无厌

赂秦力亏 道理: 至于颠覆 充分有力 借古讽今

引用: "古人云" 有说服力

比喻: "犹抱薪救火" 生动形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