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《4.3物质的密度》教案教学设计
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《4.3物质的密度》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

  1.重点:密度概念的建立。

  2.难点: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。

  【教学方法】

  边讨论、边实验探究、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

  【教学资源】

  学生实验器材: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、铁块、铝块(6组),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、铝块(3组),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(3组),天平和砝码各6组。

  【学习过程】

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、创设情境

设疑激趣 出示三块体积、表面颜色都相同的木块、铝块和铁块。 活动一:问:如何区分谁是木块、铝块、铁块?

活动二: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,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质量区分它们。 活动一:独立思考-分组讨论-汇报交流。

活动二:学生利用天平测出体积相同、表面颜色都相同的木块、铝块和铁块的质量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,同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。

二、提出

问题

合理猜想

让学生根据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初步感知,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,进行猜想。

活动一:问:同学们根据你们称量的结果,问: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,它们的质量相同吗?

活动二: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: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,质量是否相同呢?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,质量是否相同呢? 活动一:思考-交流。

活动二:

独立思考-学生猜想-组内讨论-汇报交流

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,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,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合理猜想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