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群落的结构 教案
2018-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群落的结构 教案第2页

在调查中我们会发现,各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会有比较大的差异。

引入优势种的概念:对于群落中的其它物种具有强大的控制作用,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。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是它们的个体数量多(或生物量大)。优势种一般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。

一些常见群落的优势种通常是不一样的,比如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大多以常绿乔木为优势种,落叶阔叶林以落叶乔木未优势种,常绿针叶林的优势种则是针叶树,苔原的是苔藓地衣等。

优势种是怎样打败其他种群脱颖而出,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群落的另一个特点种间关系:

这四种种间关系大家都非常熟悉,我们又把互利共生称作种间互助,捕食、寄生、竞争又称作种间斗争,接下来请大家完成学案上的种间关系图表。

关系

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

共生 相互依存,彼此有利。如果彼此分开,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。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,同时减少,呈现出"同生共死"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;大豆与根瘤菌  寄生 对寄主有害,对寄生生物有利。如果分开,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,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;菟丝子与大豆;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"你死我活"的"同步性变化"。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,如图a;生存能力相当,如图b。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(即: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、食物的重叠范围)

牛与羊;农作物与杂草;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,数量上呈现出"先增加者先减少,后增加者后减少"的不同步性变化(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,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) 羊与草;狼与兔;青蛙与昆虫  这些种间关系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和空间,但是其实在长期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中,各个种群在空间中有个各自的分布特点,以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

探究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

   垂直结构       水平结构 现象 分层现象 镶嵌分布 决定

因素 植物分层: 光照强度

动物分层: 食物和栖息空间

植物的垂直分层往往决定着动物的垂直分层。 地形变化、光照强度、土壤湿度、盐碱度的差异、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  练习: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,正确的是(  )

  A.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,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

  B.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,但没有垂直结构

  C.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数量多少,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

  D.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发生变化

从D选项中出现的一个词语,演替,随着时间的推移,环境的改变,一个种群可能会被另一个种群替代,这个过程就叫做演替。

探究点三 群落的演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