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案3
2018-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案3第2页

 课程安排的矛盾

  本节实验课共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、抽样检测、显微计数和模型构建等多项内容,实验的全过程在一节课很难完成。酵母菌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每隔2个小时就要取样,并完成计数,这显然与学生上课时间产生很大的冲突。根据"低温条件下,微生物暂不增殖但仍旧保持生命力"的原理,我们采取的方法是:每次取样后置于4℃低温冷藏,可以暂时抑制酵母菌的增殖。最后让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所有样品统一进行计数,这样不仅将实验最核心的部分集中一节课呈现给学生,同时也解决了实验方案与课程安排冲突的问题。

(三)死亡的酵母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,计数前补充美蓝染色法区分活细胞与死细胞

  根据本实验的内容,我们认为,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计数时,只统计活菌数目才是更准确的结果,尤其在培养后期,大量死亡的酵母菌必然会影响对种群数量的统计。但是教材的实验方案是:取样后直接计数统计。针对于此我们也做了改进:在计数之前补充美蓝染色的实验步骤,来达到区分活细胞与死细胞的目的。这是我们预实验的结果(图 3),无色的细胞是有活性的酵母菌,蓝色或淡蓝色的是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,在计数过程中不统计在内。

  

(四)学生难以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到计数室,影响实验进度。利用简单快速的新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

教材中的计数方法是通过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。血球计数板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陌生的一种实验器材,所以操作起来也非常困难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,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,极大地影响了实验进度。针对于此,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,不断摸索,反复实验,最终确定采用另外一种更为快速简单的计数方法。这种方法操作非常简单:直接将样品滴加到普通载玻片上,依据样方法的原理,在数码显微镜下的微观视